科技企业为什么更需要“讲故事”的能力
- Joking Zhou
- 5天前
- 讀畢需時 4 分鐘
已更新:1天前
在这个人人谈“技术创新”的时代,很多科技企业都有一个共同困惑:明明技术很好,却总是讲不清自己。
在融资会上、客户会议上、媒体采访里,技术团队往往用复杂的概念、专业的名词试图展示实力,但听众听完只剩一句:“你们到底是干什么的?”这并不是能力问题,而是表达方式的问题。
在信息过载的时代,“讲故事”已经成为科技企业最重要的竞争力之一。
一、为什么科技企业更容易被“听不懂”?
科技企业天生擅长逻辑与技术,却往往忽视了叙事的力量。他们习惯讲原理,而不是讲意义;讲性能,而不是讲价值。于是,外部世界看到的只是“冷冰冰的技术”,而不是“有温度的创新”。
投资人听的是商业逻辑,客户关心的是应用场景,媒体追求的是传播记忆点。如果企业无法让这些群体听懂并产生共鸣,哪怕技术再领先,也很难形成品牌影响力或资本吸引力。
二、讲故事的核心,不是包装,而是翻译
“讲故事”不是虚构,而是一种翻译能力。它的目的,是把技术语言转化为市场语言、资本语言和社会语言。
一个好的科技故事,至少具备三层逻辑:
从问题出发:让人理解“你为什么存在”。——先讲痛点,再讲解决方式。比如,不要直接说“我们做AI分拣”,而要说“我们帮助城市减少50%的垃圾填埋量”。
用结果证明:让人看到“你的价值在哪里”。——通过数据、案例、场景,让故事变得真实可信。
建立未来感:让人相信“你能走多远”。——技术不是结局,而是通往更大世界的路径。投资人买的不是现在的技术,而是未来的可能性。
三、科技企业的故事,应该怎么讲?
一个好的故事结构,不仅仅是情节顺序,更是一种认知设计。如果从传播和融资的角度来看,科技企业讲故事可以遵循以下三步:
1. 讲“行业趋势”
讲清楚时代的方向,是故事的开场。投资人和客户首先要知道,你所在的领域是否有足够大的增长空间。把技术放进趋势里讲,而不是孤立地炫技。例如:“随着双碳战略推进,工业智能化成为降低能耗的关键路径。”
2. 讲“企业角色”
在趋势中,你的位置是什么?你是问题的发现者、解决者,还是推动者?好的故事要让人看到独特性:技术差异、团队能力、商业模式。不是在说“我们也做”,而是“我们做得不一样”。
3. 讲“成果与想象”
故事的高潮,是成果。可量化的成果(例如节省成本、提高效率、获得客户)能让人信任。而结尾的“想象空间”则让故事延展——告诉别人你还能创造什么样的未来。
四、讲故事,是科技企业的软实力
很多人误以为讲故事是市场部的事情,但其实它是企业的战略能力。讲得好,能带来三种实质性价值:
提升融资效率。投资机构每天要看成百上千份项目,能留下印象的,往往不是数据最漂亮的,而是逻辑最清晰、故事最完整的。
增强客户信任。科技产品往往决策周期长,客户需要理解你“为什么值得选”。故事能降低理解门槛,提升信任感。
放大品牌势能。当一个企业能持续讲出打动人的故事,它就不再只是一个公司,而是行业发展的象征。从“卖产品”到“传递理念”,这就是品牌的第二增长曲线。
五、如何培养讲故事的能力?
讲故事不是天赋,而是方法。
1. 用“钻石结构表达法”来搭建故事骨架
这是一个几乎放置四海而皆准的模版,有了骨架,就有了重点。
起点:从一个具体的场景、问题或冲突开始(客户遇到什么问题,行业的迫切痛点)
发展:展开过程,要有起伏转折(提供了什么解决方案)
高点:到达最精彩、最核心的洞见(实现什么结果,数据说话、可视化呈现)
收尾:回到开头,形成闭环,给出启示(我们的愿景,希望实现什么样的未来)
2. 换位思考,用听众的语言表达你的价值。
一些简单的示例:
❌ “算法识别率提升10%”
✅ “帮助客户每年节省200万的人力成本”
❌ “电容器是集成电路核心元器件,亟待突破”
✅ “当我们拿着 5G 手机刷视频时,可能没人会想到:支撑手机芯片稳定运行的“心脏”,藏在一个比指甲盖还小的元件里 —— 高端电容器。但就是这个‘小元件’,曾让中国电子产业陷入了长达 20 年的‘卡脖子’困境。”
六、结语:技术造未来,故事让未来被理解
科技企业改变世界的方式,是通过创新;但让世界理解这些创新的方式,是通过故事。
当一家企业能清楚地表达它为什么存在、正在解决什么问题、未来将如何影响世界——它就不再只是技术的提供者,而是未来的叙述者。
技术让企业站得高,故事让企业走得远。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