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们要帮科技企业写进商业案例库
- Joking Zhou
- 2023年9月19日
- 讀畢需時 4 分鐘
已更新:5月27日

最近公司刚完成一个case,我们联合了广东工业大学、暨南大学的管理学教授团队,耗时近一年时间,通过多次贴身调研和反复打磨,终于完成了以广州知名的独角兽AI大数据公司——数说故事DataStory战略转型升级为主题的商业案例研究,并成功入库了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运营的中国工商管理案例中心,用于国内外1000+商学院课程教学,成为名副其实的【教科书级】的企业战略转型升级模板。
消息一出来,我的微信收到各种咨询,这个不明觉厉的商业案例库是什么?你们怎么做到入库的?一般人能看到吗?需要多少钱?你们能让我们公司也入库吗?等等问题,今天就来系统说明一下,我们为什么要帮科技企业做商业案例库入库,价值和意义何在,以及什么阶段、什么类型的科技企业适合做这样的事情。
什么是商业案例库
商业案例教学起源于哈佛商学院,现已成为世界上一流商学院广泛采用的教学方法。发生在真实商业世界中的企业案例,能够让学员直面真实的商业问题,更好地学习如何将理论应用到实践中,并从实践中得出真理,提高思辨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早年间,国内的商学院主要依靠购买学习国外商业案例,随着更多中国优秀企业崭露头角,海外和本土的企业家开始渴望了解中国商业情境下的案例、经验和教训。在此背景下,国内开始组建自己的商业案例库,清华大学经管学院所运营的中国工商管理案例中心(casecenter.sem.tsinghua.edu.cn)就是国内目前最顶尖的案例库之一,收录了1,400余篇中国企业主题的教学案例,涵盖广泛的行业和工商管理学科,触达1000+商学院,并已被150+国内高等教育机构订阅,覆盖人数超4万人,在业内具有极高的声誉和影响力 。
商业案例的本质是个教学课件,所以必须是由高校教师牵头,结合特定的研究课题方向进行案例开发,过程中可以联合外部第三方进行联合撰写。正规的案例库从投稿机制、审核流程到内容主题都有严格的要求,无法简单通过商业化的方式“买”个入库名额,这使得入选案例库变得非常稀缺。
入选商业案例库的意义和价值
1. 加强行业领导者形象
一家公司能够被用于教学研究,意味着它一定在特定领域具备足够的领导地位和借鉴意义,而被顶尖的商业案例库收录,则表明这家公司在商业实践上的代表性是通过了众多业内权威专家的认可,背书效应巨大。如果你有机会去翻阅这些案例库,会发现很大部分的商业案例研究对象都是上市公司,因为它们已经通过上市证明了商业路径的成功。而作为一家中小企业能够与龙头上市公司并肩被研究,会大大加强人们对企业的信任感。商业案例库相比各类商业化榜单更浓的学术色彩、更苛刻的审核筛选机制和研发标准,也进一步加大了入库企业的含金量。
2. 增加业务拓展机会
商业案例并不是公开面向所有人的,而是给订阅案例库的商学院师生,一大部分核心受众是MBA/EMBA学员,职位多是企业创始人或高管,而这群人本身就是企业各类关键事项的决策人。TOB企业的销售,最关键的就是如何触达核心决策人并取得他们的信任,降低决策成本,从这一角度看,没有多少比在课堂上被软性植入进教材并由老师带领着大家进行学习研究更自然的场合。有些老师更是会邀请案例企业代表,在线下以第一方视角与学员做更充分的交流讨论,提高教学效果。对于产品服务行业泛用性比较强的TOB企业来说,这些都是进行业务拓展的绝佳场景。
3. 提升品牌长尾效应
商业案例记录了企业在特定时间段内的成功实践和业绩,这种记录通过权威第三方的发布,在被专业学者、企业家反复研究的过程中,使得案例企业的品牌得到长期曝光,所获得成就得以长期保留和传承,从而形成了品牌的长尾效应。 并且商业案例因其稀缺性,在客户、合作伙伴等利益相关方心中,相较普通的奖项、榜单等荣誉,会更容易建立差异化的品牌心智。
哪些企业适合做商业案例
如前所述,商业案例是要寻找代表性的企业实践作为学习研究对象,针对特定商业问题,案例企业应该已经做出了实际的解决方案,并且解决方案具有可复制性和实用性。此外最好还有一定程度的创新性,以推动理论研究领域的进步。这些就要求案例企业不能太初创,相关商业实践需要通过了充分的市场验证,有一定的行业地位。
以本文提到的数说故事为例,案例研究的是它成立近8年来,商业模式从项目型逐步升级到产品型,又进一步演进到生态型的战略变革过程,总结了其在充满不确定性的环境中,如何不断迭代建设竞争优势,从而一次次突破增长瓶颈,并成为国内领先的一站式大数据及AI智能应用提供商的经验。数说故事在发展中曾遇到的瓶颈,是许多国内做TOB企业服务类公司都会面对的共同困境,所以它的成功经验会有非常大的学习借鉴意义。
一家科技企业如果做到亿元级的营收,或者融资轮次至少在C轮以后,处于团队和渠道扩张、业务边界外延打开、进行投资或并购的成熟发展阶段,整体品牌PR的发力方向就应该是全方位的构建行业领导者形象,进一步提升品牌实力感,这个时期可以考虑进入让企业写进商业案例的PR手段,更早期的企业还是建议将品牌预算投放到与业务增长更直接的领域。
留言